close

  6月18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倫敦金融城市長官邸面向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和國際戰略研究所兩大智庫發表題為《共建包容發展的美好世界》的演講。中新社發 劉震 攝
  視頻:李克強與卡梅倫共同會見記者 強調包容發展  來源:中央電視臺
  中新網6月19日電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率領龐大代表團出訪英國和希腊。《澳門日報》19日刊文稱,面對美國“向東走”,中國需“向西走”,打開一條新的外交和經濟通道,突破美國圍堵。中國領導人密集訪歐並非純粹“做生意”,中方更希望深化經貿關係提升雙方戰略合作水平,加強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溝通與合作,共同促進世界和平與繁榮。
  文章摘編如下:
  李克強是百日內第三位造訪歐洲的中國高層領導。今年3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了荷蘭、法國、德國和比利時四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劉雲山近日也進行訪歐。國家領導人如此密集訪歐頗為罕見,反映出中方對歐洲的重視,而且這種重視是全方位的,不因國家大小而厚此薄彼。今年以來,英、法、德等領導人也先後訪華,高層互動使中歐關係更上一層樓。
  中國重視歐洲,把歐洲作為中國外交的重要方面,不僅因為歐洲是多極化世界的重要一極,而且歐洲是中國全面戰略伙伴。中歐在政治上可以相互倚重,在經濟上優勢互補,在文化上各有所長。去年中歐雙邊貿易額達到5591億美元,歐盟已連續十年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
  對歐洲而言,中國強大的購買力可以幫助歐洲擺脫債務危機,實現經濟複蘇。無論是習近平還是李克強訪歐,都為歐洲帶來巨額大單。
  此外,中歐有著共同的和平理念和深化改革的共同目標,雙方進一步攜手合作可以實現“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相結合,對於促進各自發展,促進國際關係民主化,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具有積極意義。
  中國積極拓展與歐洲合作,也與時局密不可分。自美國奧巴馬政府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後,對中國的圍堵與日俱增。在美國撐腰下,日本、菲律賓等國分別在東海和南海興風作浪,一再挑釁中國,導致地區緊張局勢不斷升溫;美國又推動“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跨大西洋伙伴關係協定”,試圖在戰略圍堵外,經貿上亦孤立中國。
  面對美國“向東走”,中國需“向西走”,打開一條新的外交和經濟通道,突破美國圍堵。其中,與歐洲諸國提升關係,推動中國與歐亞各國構建“新絲綢之路”,正體現這一思路。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周方銀指出,中國在歐洲打開新局,或可在一定程度上抵銷美國亞太戰略的許多政策效應。
  中國領導人密集訪歐並非純粹“做生意”,中方更希望深化經貿關係提升雙方戰略合作水平,加強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溝通與合作,共同促進世界和平與繁榮。近期,日本企圖“綁架”七國集團點名批評中國的陰謀破產,便顯示出歐方從中所起到的作用。
  從近年中歐交往看,中國對於加深中歐戰略合作的方式已經確定,即通過務實合作夯實戰略基礎。只要中歐總體方向不變,雙方戰略層面的關係將得到深化,中歐在多極化世界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原標題:澳媒:中國領導人密集訪歐並非純粹“做生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a90xarm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